来源: 中国旅游报 作者: 阅读:11201 发布时间:2021-07-23 15:06:59
案例报送方:北京摩登天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摩登天空:抗“疫”前行 走出创新融合之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文化演艺行业受到了冲击,也使得长期深耕现场演出的音乐企业北京摩登天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登天空”)的经营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原计划举办的数十场大型音乐节活动、大型演唱会和千余场巡演及小型现场演出面临延期或取消的状况。面对挑战,公司快速建立响应机制,积极统筹资源、组织人员,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创新融合之路。
一、主要内容
(一)转型创新,打造线上“云演艺”
摩登天空以企业“自救”和行业责任感为出发点,通过加大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的沟通,整合各自优势打造了一系列优质的线上演出内容。
“宅草莓不是音乐节”是摩登天空在疫情暴发后,积极探索线上演播新模式的成果。反应快,将音乐节和音乐人以直播的形式搬到线上,并获得高度关注。2020年2月4日“宅草莓不是音乐节”第一季上线,2月22日第二季节目联合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等平台,实现商业化运作,也让参与其中的大多数中国原创音乐人获得了疫情暴发后的第一笔演出收入。
疫情的发生不只改变了音乐产业既有的传播格局,也大大加速了传统音乐产业向“互联网+”的集聚。摩登天空审时度势策划并推出了线上营业性演播项目——“草莓星云”系列云端音乐现场项目,自2020年5月15日起,已连续播出两季(单季6期节目,每期1组嘉宾)。“草莓星云”通过定制化的场景氛围、娱乐性质的语言类内容及与观众互动的方式,提升了节目的观赏度与趣味性,也是在互联网“内容付费”的大趋势下进行的一项有益探索。
(二)品质升级,优化线下演出季
当时,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类高品质文化活动逐步复苏,摩登天空积极有序地开展了大型音乐活动的准备工作,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通过丰富内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模式,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
比如,2020年10月,作为当年在北京市安全落地的户外大型群众性音乐节演出活动和首届北京国际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BME)演出活动,2020北京草莓音乐节在北京世园公园开幕。草莓音乐节是摩登天空经营多年的大型音乐演出IP,目前已逐步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颇具影响力。演出期间,每天对外售票约1万张,共吸引观众3万余人次。
“五百里”音乐节作为“中国十大音乐节”之一,是目前中国西南地区观众人数多、经济收入高、发展稳定的音乐节。2020年,摩登天空在昆明举办了“五百里”音乐节,两天的演出活动吸引了2万余人次前来观演。项目在为广大观众带来流行、摇滚、民谣、嘻哈等各类型音乐的同时,通过系列配套活动,融入云南文旅、青年艺术、扶贫助农、非遗等元素,助力现场音乐产业转型升级。
二、社会反响
疫情导致音乐演出产业链上的从业者,包括大量音乐人、调音师、摄影摄像师、LIVEHOUSE工作人员等,长期处于“待业”甚至“失业”的状态。“宅草莓不是音乐节”等线上项目,在为上述从业人员带来一定收入的同时,也给业内“自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第一季“宅草莓不是音乐节”5天的直播,累计超160万人次观看。#宅草莓不是音乐节#微博话题阅读量达3261.6万次。此后上线的第二季“宅草莓”更突破性地实现了观看量超857万人次、单日观看最高152万人次的成绩。
“草莓星云”项目首场演出直播冲上微博热搜,创造了内容浏览量5.28亿次、活动曝光量15.9亿次的成绩。第一季的6场演出累计吸引了167.39万人付费观看。“草莓星云”项目还尝试将原创音乐内容、场景表演与互联网资源、新技术应用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创新性地通过“星云引力场”——全国LIVEHOUSE联动计划的实行,携手全国42家LIVEHOUSE大屏进行同步线下观演,帮助各地以营业性演出为核心业态的LIVEHOUSE增添活力。
线下演出部分,2020北京草莓音乐节、“五百里”音乐节等项目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好评度。据统计,北京草莓音乐节期间,带动消费人均为700余元,北京世园公园3家酒店、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0%,10月5日、6日,世园酒店入住率达96%,周边民宿入住率达100%;“五百里”举办地也有近4万人次的接待量。
三、经验总结
(一)把握市场需求,主动融合创新
“云演艺”让摩登天空看到了商业化运作的线上演出机会和融合发展、求新求变的力量。现场演出部分,则尝试增加更多创新的装置体验场景、城市特色元素等,实现内容赋能和模式升级。
(二)健全保障机制,推动项目稳步实施
摩登天空自2007年开始举办音乐节,2015年开始涉足演出直播,先后制作的音乐节超百场,剧场、LIVEHOUSE演出数千场,拥有完整和成熟的演出运作团队、宣发营销团队和硬件设备,在项目保障、财务管理等方面亦有健全的制度。此外,线下项目还曾多次联合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场地踏勘,现场指导防疫方案制定和公共区域消毒等措施的落实,有效保障了活动有序举办。
(三)深化文旅融合,助推产业发展
草莓音乐节、“五百里”音乐节等大型节庆类演出活动,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特色产品,北京草莓音乐节还实现了对在同场地(北京世园公园)举办的北京国际花园节的联合推广,助力打造北京世园公园文体旅融合新业态。
四、专家点评
疫情促发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变局——文化经济的数字化突变,摩登天空也顺势突破。中国文化产业的新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个典型,摩登天空的创新突破也是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型。对于文旅行业的启发性至少有四方面:其一,内容为王,优质的供给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其二,创新致胜,音乐需要不断原创,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迭代更新;其三,品牌长青,品牌就是市场对于品质的记忆与传颂;其四,融合共赢,文化的溢出价值和旅游的综合效益相得益彰。(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案例报送方: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宋城演艺:探索“演艺王国”新模式
疫情防控之下,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宋城演艺”)强化多元化内容、提升社交属性,积极探索经营模式创新,从“一台剧目、一个公园”的千古情模式向“多剧院、多剧目、多活动、多门票”的演艺王国模式转型升级,从“旅游演艺”向“旅游演艺+城市演艺”扩展,从旅游消费市场向大众细分人群市场渗透。
一、主要内容
(一)产品打造
因疫情防控闭园期间,杭州宋城景区作为“演艺王国”的试验点,对演艺剧目以及演出剧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打造。一是演艺剧目更多样,内容更多元。杭州宋城景区在《宋城千古情》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亲子秀《WA!恐龙》、5D实景剧《大地震》、全息秀《幻影》、怀旧剧《喀秋莎》、走动式演出《上甘岭》《库克船长》等,恢复武侠剧《燕青打擂》、互动剧《铡美案》等经典剧目,完成了从一台剧目到多台剧目,由单一的歌舞演艺模式向走动式、沉浸式、儿童剧等多种演艺类型发展的转变,不仅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游客,更贴合现阶段游客对旅游演艺的新需求。
二是场地深度契合演出,构建剧院矩阵。杭州宋城景区深度挖掘现有资源,推出不同类型、不同体验的演出场所,打造悬崖剧院、森林剧院、水上看台等全新剧院,让游客能更好地沉浸于演出之中,给游客独特的观演感受及体验。
(二)体验升级
一是各类活动层出不穷,以创意丰富游客体验。宋城演艺针对不同群体逐步推出了国潮宋城、亲子宋城、闺蜜宋城、狂欢宋城等系列演出活动,积极创新,策划的“宋城天灯节”主题活动,以“游宋城、看千古情、逛灯会、放河灯、赏百秀”为主题,上演了《天灯盛会》《华灯巡游》《初上灯会》《森林音乐会》《悬崖音乐会》等全新的演出和活动。
二是“网红宋城”延续经典,跨界融合引燃爆点。宋城演艺旗下各景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产品特性和属地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形式和内容,积极开展多样化异业合作,打造网红打卡点、推出网红演员。
例如,杭州宋城景区打造的“杭州宋城奇妙夜”活动,进一步探索异业合作的升级版。该活动突破惯有风格,将软萌的动漫IP融入节会元素,通过对主题街区的新颖包装,与已有网红打卡点互融,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和动漫粉丝加入,打造出不一样的“杭州宋城”。又如,杭州乐园特别打造的现场娱乐沉浸式体验——“国潮万圣节”,则以剧本杀为模式展开。2020年10月31日,杭州乐园接待游客2.31万人次,创8年来历史接待记录新高。杭州乐园秋季日均演出节目场次破百,最高达128场,“国潮万圣节”活动进入微博本地热搜。
(三)服务提升
宋城演艺继续推行五星级服务,提升服务标准,倡导服务文化,树立全员服务理念。旗下各景区的游历线路进一步优化,提高了游客游玩的舒适度;优化衍生品、餐饮等商业设置,提升了二次消费的转化率。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全力发展商业自营模式,是打造“演艺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科技应用
在不断探索演艺内容的同时,宋城演艺还高度重视科技与演出内容、园区管理相融合,自助购票、人脸识别、3D投影、全息、VR、AR、一键播控系统、现场动捕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演出演艺的前、中、后端。宋城旅游的小程序1.0版本于2020年6月12日正式上线,其功能涵盖购票、园区导航、信息查询、游客咨询、餐饮休闲等,为游客提供了从购票到游玩的一站式便捷服务。
二、社会反响
疫情暴发初期,宋城演艺董事长黄巧灵就发出了“致宋城全体员工和家人”的一封信,率先作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彰显了企业担当。同时,公司化危为机、厉兵秣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利用闭园停业期,开展各个项目的整改提升,对硬件设施、内容创作、市场营销、景区商业、精细化用工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2020年,杭州宋城“演艺王国”模式雏形初现,珠海项目开工,西安、郑州项目完成首演,上海、佛山等项目积极推进。媒体多次对宋城演艺进行宣传,在向文旅企业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提振了行业信心。
三、经验总结
(一)创意产业可复制和规模化
宋城演艺以“演艺”为核心竞争力,打造了“宋城”和“千古情”两大品牌,连续十一届获得“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称号。“千古情”系列演出,每年演出8000余场,每年观众达3500余万人次,在演艺市场,剧院数、座位数、年演出场次、年观众人次、年演出利润均属前列。
(二)内容为王,创意制胜
宋城演艺自成立之初便秉承“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理念,突出强调表演节目的创意创新,每一个景区内的建筑、剧院、演出都汇聚当地文化特色,量身定制。20多年来坚持常改常新,不断在演出中加入现代科技和潮流元素,促使内容与时俱进和保持高品质,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口碑。
(三)在演艺中坚持“科技创新”
宋城演艺极其重视科技的应用,一台台精彩绝伦的演出是文化内核与科技的交相辉映。科技手段能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增强观演体验,甚至能改变观演关系,也有助于加强舞台和现场管理。
四、专家点评
日益成为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标杆企业之一的宋城演艺,在疫情的考验下,用实力证明了中国的文旅行业,可以走出一条不依赖自然人文资源的垄断收益,而实现创新发展的基业长青之路。宋城演艺也用实践表明,传统文化是有现实魅力的,中华文明是有生生不息发展活力的。“演艺王国”是典型的中国式高质量发展体现,能在世界演艺市场排前列,这表明,大国的人口红利正在从制造业升级到文化创意经济,而大国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感召力和生命力。(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