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动态

山东滨州:擦亮文旅品牌 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    阅读:2671    发布时间:2022-11-07 17:47:33

摘要:

近日,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黄河岸边的码头镇李码村“雪里红”桃园里热闹非凡,依托黄河沙质土壤优势种植的桃树已是硕果累累,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采摘,丰收的喜悦冲散了深秋的微寒,也让村民们乐开了花。

近年来,滨州市以全域旅游创建为引领,打造黄河生态旅游、孙子文化旅游、高端制造业工业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和临海文化旅游等品牌,形成了“1+5”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机遇 打造黄河文旅廊道

滨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高效整合黄河资源,以黄河文化廊道建设为契机,着力保障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优质供给,通过核心点的提档升级,研发黄河文化旅游经典线路,提升黄河文化旅游带,努力形成黄河旅游“点、线、带”三优发展新格局。

在今年6月印发的《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中,滨州市明确提出要结合沿黄村落、企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开发黄河民俗农事体验产品和工业旅游节点,建设一批黄河文化特色旅游村、旅游企业。

古窑、高台民居、民俗小院……具有浓郁黄河古渡风情的西纸坊·黄河古村景区,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我们在开发民宿,向游客展示黄河民俗的同时,还引入非遗、文创、研学等业态,丰富黄河文旅产品供给,多角度、多维度展示黄河文化魅力。”西纸坊·黄河古村景区负责人安润晓介绍。

未来,滨州还将持续打造一批文化地标、提升一批文创产品、叫响一批文旅品牌,高标准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推进蒲湖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园、阳信民俗文化产业园等建设,推动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让文化软实力变为城市硬品牌,让滨州黄河经济更“热”。

促融合 拓展文旅发展空间

在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廊道过程中,滨州市依托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5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配套旅游要素,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景区、景点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为滨州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

“馆内既有古代纺织艺术珍品,也有纺织类非遗展览及织造演示,全景展示了纺织工艺及工业链条。此外,我们还以生命健康为主题,建设了生命科技馆,汇集6000余款国内外先进的医康养产品,全力打造医养健康领域工业旅游的新标杆。”愉悦居家世博馆馆长李雪介绍。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史建伦表示,目前,滨州已依托自身优势,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4个,打造黄河谣生态健康城等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典型,培育海瓷集团、阳信龙福环能等规上文化企业7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之路。

此外,滨州市还充分发掘沿黄、沿海城市区位优势,突出“黄蓝白金红”五色特点,整合黄河、滨海、盐田、贝壳、红毯等特色资源,以黄河岛、贝壳堤、海港渔村等为核心,开发海洋牧场、黄河故道、渤海盐湖、河海空中乐园等海洋旅游,加快推进临海文化旅游区建设。

聚文化 塑造文旅核心优势

滨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滨州市深刻把握“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突出孙子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统筹推进传承黄河文化与高质量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两项重点任务,助力滨州特色城市建设。

在滨州市惠民县中国孙子兵法城内,“晋献兵书”沉浸式情景演出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景区利用现代手段把孙子文化故事化,让游客沉浸式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并根据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相继开发了情景互动剧、文艺演出等旅游项目,疫情发生前每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孙子兵法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惠民县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史建伦介绍,近年来,惠民县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红色景区开发,渤海革命老区兵器博物馆就是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之一,博物馆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为进一步做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滨州市提出,高标准推进黄河文化廊道建设,以县域为单位,发挥本地文化优势,集聚黄河流域特色,挖掘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民俗资源,将民俗与手造相结合,打造一批重点特色县城、文化集镇、民俗村落,串珠成线,让乡土情、民俗味扮靓黄河沿岸风景线。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