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新闻动态

山东:雁阵领航 精品旅游产业探索集群发展新路径

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网    作者:    阅读:2522    发布时间:2022-10-20 17:49:53

摘要: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山东文旅系统上下喜迎盛会,在景区酒店、在基层一线、在项目工地、在工作间隙……踊跃收听收看开幕会直播。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凝聚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全省文旅系统的中坚力量,不少文旅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的干部职工表示,将立足本职岗位,推动山东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为全省精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头雁领航力量。

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一大批文旅产业集群落地建成,成为引领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精品旅游产业领军企业10个,培强精品旅游产业“雁阵形”集群14个,数量位居“十强”产业前列。

打造“雁阵形”产业集群

过去5年,山东充分发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探索集群发展新路径——通过贷款贴息、专项激励、股权投资、招引项目等方式,指导龙头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协同共进,聚力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雁阵形”产业集群。

济南市先后出台《济南市旅游企业奖励办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项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列为全市十大千亿级产业。

作为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领军企业,从2017年成立至今,济南文旅集团充分整合旗下资源,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打造了众多“爆款”,让城市软实力变得真实可感。打造“网红级”城市特色文旅产品,围绕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开发了一批特色城市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探索特色“文旅科技”融合发展道路,实施了系列“智慧景区”建设,推动景区科技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不断扩大产业链条,扩大“文旅+”有机融合,嫁接多元文化,培养出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和价值的文化品牌,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品牌IP”打造模式。

近年来,烟台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的“链主舰队”不断壮大,烟台蓝天文旅管理公司等11个国有文旅企业,加上蓬莱八仙过海旅游集团、南山旅游集团2个民营文旅集团,烟台市文旅企业集团总数已达到13个。烟台黄渤海新区金沙滩省级旅游度假区是烟台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文旅消费业态日趋丰富,既有后沙广场、天马栈桥等咖啡与书房、美食与美景相映成趣的网红打卡地,也有张裕葡萄酒小镇、烟台工业博物馆等工业旅游发展集聚区。

“这里还是烟台市高星级酒店最为集中的区域。”烟台黄渤海新区工委宣传群团部文旅产业发展处处长孔娟介绍:“‘打造滨海度假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群’是我们三年行动方案中重点提及的一项,其中不仅包含了对金海岸希尔顿、鑫广万豪、金沙滩喜来登度假酒店接待服务水平的提升要求,同时还有威斯汀、英迪格等酒店的建设部署。”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品牌

济南市精品旅游产业集群、青岛市现代海洋旅游产业集群、烟台市滨海旅游产业集群、潍坊(青州)精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威海市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近年来,山东围绕文旅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精品旅游产业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通过实施项目调度督导、培育支持等方式,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培育特色品牌,夯实发展基础。

威海市通过成立康养旅游产业专班、专家智库,编制《威海市康养旅游千亿级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康养旅游项目支撑,把康养旅游纳入旅游产业整体布局,不断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康养旅游产业高端、集群、融合发展。

荣成市作为威海康养旅游的领先区域,目前已形成海洋休闲、房车露营、滨海康养、海洋食品等七大重点产业集群。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王洪臣介绍:“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充分发挥国企平台作用,将全市重点文旅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有效带动山东港口、山东文旅、陕旅集团等国企投资热情。通过成立工作专班,推出‘一链一策’和‘一企一策’挂包配套服务,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审批、基础配套、备案审核等工作,全力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做好资源整合这篇文章,离不开对全市有效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品牌打造。”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潍坊文旅项目品质不断提高,文旅品牌塑造亮点纷呈,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强劲起势。

“齐鲁天路”项目是潍坊农文旅融合的典型项目之一。该项目选取“齐鲁天路”沿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关键节点予以运用、设计、美化,并串联沿线重点景区和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产品,策划系列自驾游活动,成功提升了旅游路的文化内涵,扩大了影响力。此外,潍坊刚刚成功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增加了一张“潍坊名片”,助力潍坊文化和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释放区域发展新动能

产业集群与领军企业自身资源所带来的流量,为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近年来,山东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加大对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的激励力度,2021年给予5个精品旅游产业集群专项激励支持500万元。

为支持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山东出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企业(集团)“百企领航”培育计划》,聚焦文旅行业各领域龙头企业,制定和落实财政、金融、用地等保障政策,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行动、培育区域文旅消费示范点等举措,进一步释放文旅产业集群的消费潜力,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走进青州古城,一条条青砖青瓦的明清古街道、一处处衙署古建筑遗存,仿佛在诉说着青州古老的传说。游客三五成群,享受着古城的舒适与惬意。据统计,2021年,青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1.9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3.04亿元。景区在助推青州旅游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九龙峪‘山青水绿天蓝,民富村美业兴’不是虚言。”青州九龙峪景区总经理边永胜正谋划着新一期项目建设。“10年前,桐峪沟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在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下,现在,该村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村集体收入由3万元增加到100多万元。”边永胜说,在九龙峪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下,村民们主动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农家乐、休闲采摘园等,景区生态旅游的招牌越来越响亮,周围百姓也因此受益。

今年国庆假期,刚刚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青岛市红树林度假世界举办了国潮缤纷生活节。舞龙夜游、小镇音乐会、小镇夜市等精彩夜游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到别样的假日氛围,有效拉动了当地文化娱乐及住宿业消费。

近年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全力建设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两大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全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市场主体达3700余家,规上限上企业超200家;累计引进和培育亿元以上重点文旅项目40余个,总投资超700亿元。西海岸新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贾鸣鸣介绍,目前,新区已建成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东方影都产业园、东方时尚中心等5家省级及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中,1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家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家入选首批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1家入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今年以来,新区还通过实施“九大行动”“四大保障”和“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进,赋能数字影都建设、影视文旅融合等高质量发展。着眼于挖掘和释放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西海美术馆、阿朵花屿等一批新项目也顺势而生,在满足游客休闲度假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为全区文旅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围绕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加强区域统筹和协同联动,建设一批文旅产业带、特色文旅产业集群、文旅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等,进一步聚焦产业赋能,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