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旅游报 作者: 阅读:11843 发布时间:2022-09-02 17:19:27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文化中心,是北京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夜间经济是释放消费潜力、提升商业活跃度和国际知名度、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伦敦市是全球夜间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夜间经济发展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77亿至263亿英镑的总增加值(GVA),考虑到间接经济带动作用,其对英国经济总价值的贡献达到401亿英镑,其中包括150亿英镑的海外游客支出。同时,夜间经济发展有助于带动就业,伦敦市夜间经济发展带动了72.3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占全部就业岗位的1/8,提供了126万个间接就业岗位。周末夜间地铁为伦敦市增加了2200个新工作岗位,且每年能增加7700万英镑的收益。2004年至2016年间,伦敦新增了超过10万个夜间工作岗位,现有超过70万人在伦敦的夜间经济体系中工作。同为国际化大都市和高纬度城市,伦敦夜间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为北京夜间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设立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专门机构,完善顶层设计
夜间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专门性促进机构和职位的设立,有助于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伦敦市设立了四个夜间经济相关的专门性机构及职位:1.夜间委员会(Night Time Commission),负责对伦敦夜间经济的政策和做法进行审查,并通过专业研究报告等形式,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委员会成员由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构成,包括地方议会议员、电台主持、剧院院长、公司CEO、协会主席等,涉及政界、商业、音乐、广播及酒店餐饮业等众多行业领域。2.夜间特使(Night Czar),由市长通过外部招聘程序任命,其职责是与夜间行业、地方当局、警察局、伦敦交通局和公众合作,使夜间场所顺利建设或开放,确保伦敦作为一个24小时城市的繁荣发展。夜间特使还通过对居民、社区团体、企业、议员、夜间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的调研,不断改进工作。3.夜间区冠军网络(Night Time Borough Champions Network),由夜间特使担任主席,由伦敦各个区选派出的夜间经济领军人物组成,每季度由夜间特使召集会议,听取伦敦33个地方当局的建议,并由冠军们分享好的实践做法,为创建新的夜间活动提供建议。4.伦敦伙伴(London & Partners),用于伦敦夜间经济的营销活动。2019年,伦敦市长为伦敦伙伴提供了60万英镑的经费,用于组建商业改善区和伦敦景点联盟,向国内外宣传伦敦,重点是伦敦的24小时旅游服务,包括夜间文化、娱乐、食品、饮料和购物等。
夜间经济是北京市释放消费潜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路径。机构设置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前提。建议从协调、区域经济、企业主体和营销四个维度深化北京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管理和执行机构。
一是深化掌灯人制度,构建与之相配合的北京市夜间经济协调小组,将夜间经济相关的部门(商务、交通、文旅、文物、市政、发改、宣传、公安、消防、城管等)、各区县主要负责人纳入协调小组成员中,以统筹资金,凝聚合力,形成促进北京夜间经济发展的系列制度和活动。
二是设立夜间CEO,由具有企业运营经验和政府工作经验的复合型管理者担任,夜间CEO作为掌灯人工作的有效补充,主要负责规划、指导、策划本市夜间经济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夜京城营销活动,打造夜京城品牌。
三是成立夜间经济协会,由各区夜间产品和服务提供企业和机构共同参与,主要承担三方面任务:共享企业和机构夜间经济打造的成功经验;梳理企业和机构夜间经济打造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协会名义向夜间经济协调小组反馈;共同发起和组织规模化的夜间活动。
四是设立夜活组织,由夜间CEO担任发起人,由媒体、互联网企业、自媒体等组成,主要负责北京夜间经济的国内外营销宣传、夜间系列产品的宣传,并构建供需平台,不断夯实北京市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
二、设立夜间经济发展试点区,放大带动效应
为打造24小时城市,探索夜间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伦敦市提出了夜间企业区(Night Time Enterprise Zones)发展模式。2019年9月,伦敦市长宣布沃尔瑟姆斯托为夜间企业区试点项目,并提供了7.5万英镑用于试运营,为期4个月。试运营期间,夜间企业区主要探索几个内容:1.为希望参与夜间活动的企业制作一份夜间运营指南。2.建立“晚营业基金”,支付企业延长夜间营业时间而产生的额外成本。3.众筹一份纸质和在线地图与活动清单。4.开展“夜间购物”活动,鼓励企业延长营业时间。该试点取得成功,证明了夜间企业区可以极大地激发商业街经济活力。以延长营业时间为例,参与计划的25家企业中有16家延长了营业时间,一晚举办了40场免费活动,使得客流增加了22%,64%的参与企业增加了新客户,90%的企业表示会再次参加类似活动。
为服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建议北京市打造夜间经济消费试点区,在现有夜京城地标、商圈、生活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基础上,选择1—3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进行试点打造,重点探索如何以夜间经济发展带动商圈和集聚区的发展,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夜间经济集聚区。培育打造环球城市大道夜间经济消费试点区,创新打造五棵松夜间经济消费试点区和798夜间经济消费试点区,探索城区、郊区、成熟商圈和新建商圈以夜间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形成成熟经验进行推广。掌灯人通过对夜间经济消费试点区的专属拨款为试点区提供实验资金支持,夜间CEO具体指导夜间经济消费试点区的创新实验。
三、探索周末24小时地铁服务,优化夜间出行方式
夜间公共交通是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伦敦市于2016年8月推出周末夜间地铁服务,于周五、周六晚上提供24小时地铁服务。首期夜间地铁主要涉及中央线、维多利亚线、朱比利线、北部线、皮卡迪利线等线路,后来扩展到大都市线、环城线、地区线和城市线。经过14个月的周末24小时运行,有890万人次使用了周末夜间地铁。夜间地铁为夜间上下班的员工和夜间休闲者提供了便利,为剧院、餐厅、现场演出、商场等夜间经济场所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2017年夜间地铁为伦敦创造了1.9亿英镑的额外收入,支持了超过3900个工作岗位,预计在未来10年将为伦敦经济贡献15.4亿英镑的额外收入。同时,伦敦正引入“夜间乘客”票价,允许乘客在公共汽车、中央线、火车或有轨电车之间往返,以降低乘客夜间出行成本,最大化夜间交通效应。
夜间公共交通是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支撑。建议在北京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前提下,适时探索开展阶段性试点延长周末地铁运行时间至凌晨2点。是否全年周末运行可根据试运行期间的带动效应综合判断。首期地铁可考虑纳入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等,深夜地铁车次运营间隔可根据运营情况设定。对每晚夜间10点至次日2点执行深夜交通票价。
四、打造多业态并存的夜间经济互促模式,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夜间经济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主导,以购物、餐饮、娱乐等为辅助,多业态共存,并通过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形成良性互促的夜间经济发展氛围。伦敦在夜间经济发展中,重点采取了三大措施:1.充分发挥文化场所的夜间引领作用。绘制伦敦各地夜间文化场所地图,为伦敦市民和游客提供夜游参考;举办“艺术之夜”艺术节,作为伦敦文化区项目的一部分。伦敦的一些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夜间展览,每周五延长开放时间到22时,并将每年的10月25日—27日定为“博物馆之夜”,通过推出不同类型的夜间活动,如展览、讲座、对话等,带动夜间经济发展。2.保护酒吧、音乐场所和俱乐部,这三者一直是伦敦夜间经济的重点。伦敦着力打造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城市,推动基层音乐场所(Grassroots music venue)的发展,并于2015年10月发布了基层音乐场所救援计划,采取提供补贴、解决许可证、降低商业费率、增加音乐场馆等多种举措,以音乐带动夜间酒吧、餐饮、出租车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夜间经济评估显示,每1美元的音乐活动会带来3美元的关联收入。3.延长夜间经营时间,打造丰富的夜间活动。开展夜市、夜间节庆活动、夜间购物活动等,繁荣夜间经济。通过延长现有日间设施,如商店、咖啡馆、医疗设施、图书馆和剧院等的开放时间,在日间和夜间经济之间建立桥梁。开展“亮河计划”,为泰晤士河的15座桥增加新的照明设施。
北京市夜间经济的发展可考虑从三个维度加速推进。
一是配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多主题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议在现有夜京城地标、商圈、生活圈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基础上,推动中心城区以商圈、文化中心为核心,郊区以中心城区文旅综合体、商圈为核心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根据各区资源特点,重点优化提升两类消费集聚区,一类是集聚了文化、餐饮、购物、商业、旅游等多业态的综合性消费集聚区,一类是文化、娱乐、商业、康养、体育等单一业态的集聚区,通过完善餐饮、购物等业态配置,提升夜间经济吸引力。
二是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打造文化集聚区。文化消费是夜间消费的重要内容。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娱乐、时尚、现代、潮流为文化发展的方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以夜间演艺、音乐、博物馆等为载体增强北京市夜间文化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夜间消费氛围。夜间演艺主要从空间分布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引导,突破现有演艺剧场主要集中于四环以内的现状,引导郊区以区中心或大游客量旅游区为核心打造演艺中心,形成中心城区突出、郊区多点分散的新演艺格局。鼓励脱口秀、先锋话剧、沉浸式演艺等新形态演艺项目发展。打造活力音乐城市,空间上形成郊区以音乐节、音乐产业园为载体,中心城区以音乐会、演唱会等为载体的音乐产业布局;通过税费优惠、资金支持、促销支持等多种方式为先锋音乐、大众音乐的发展提供保障。打造“博物馆之城”,每年10月的第三周定期开展全市“博物馆之夜”活动。推出“周末博物馆”品牌,推动博物馆延长周五、周六参观时间到晚10点。鼓励海洋馆、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具备条件的文博场所在周末及寒暑假提供“夜宿”“夜游”产品,充分释放夜间消费潜力。打造“文化平方”公共文化空间。鼓励以文化街区、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以每平方公里为单位打造小规模公共文化区,鼓励企业将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作品在室外和公共空间进行展示,打造各个区域所独有的文化特质、文化标识、文化品牌和文化衍生品等,最终形成多点分散的全市“文化平方”点,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三是增加夜间公共设施和服务供给。加强对夜间消费集聚区的支持和引导,完善其周边道路、夜间公共交通、灯光设置、停车场、出租车临停点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鼓励24小时营业的书店、药店、餐饮店、超市、剧院等业态发展,并对24小时经营企业给予适当补助。简化夜间活动审批程序,为多主题夜间活动的举办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郊区可以适当放宽政策,允许划定区域的夜间经营,允许私人、个体工商户、企业等多主体参与夜间摆摊,释放居民夜间消费潜力。打造“夜京城”公众号,开发小程序、APP等,整合各区夜间消费产品,定期推介,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北京市夜间消费产品供需平台,实现多类型夜间产品的推介和交易。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