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历史文化名街区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

来源: 住建部    作者:    阅读:11510    发布时间:2020-11-22 16:39:46

摘要: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解放前又曾名中山正街,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

一、街区概况

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解放前又曾名中山正街,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

屯溪老街北依华山,南临新安江,位于新安江上游两大支流率水与横江的交汇处。老街东起青春巷口,西至镇海桥(俗称老大桥),长 832米。现存的屯溪老街核心地段,路面用赭红石板铺筑,街道蜿蜒弯曲。老街两侧有沿河巷、祁红巷、渔池巷、海底巷、李洪巷、劳动巷、新河巷、立新巷、榆林巷、还淳巷、永新巷、利民巷、枫林巷、梧岗巷、德仁巷、地盘巷、枫树巷、青春巷共18条巷弄,它们和上、中、下三条马路把老街和山水相沟通,呈鱼骨式结构形态。屯溪老街主街现有各类店铺二百多家,店铺进深大都在20米左右,总营业面积大约1.5万平方米。

二、历史价值

屯溪老街保持着宋明清以来的徽州作坊和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古朴典雅,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1979年清华大学编制的屯溪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保护老街的概念。1985年清华大学和屯溪市政府首次编制屯溪老街保护规划,1993年清华大学再次对规划进行了修订,2003年清华大学和黄山市规划设计院对规划进行了修编。1986年屯溪老街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995年3月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008年9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6月,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屯溪老街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三、街区格局

屯溪老街的街巷格局具有三横三纵、因地制宜的鱼骨状滨水商业空间格局特征。生长顺序具有“自西向东,自南向北”的特点。从地势上来看体现了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以防洪安全为导向的格局特点。屯溪老街保留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皖南商业建筑遗存。其建筑布局因地制宜、设计紧凑集约、建筑类型多样、风格多元,体现了徽州商贸文化发达带来的跨地域文化交流状况,是徽州传统商业街区建筑的集大成者。

四、风貌特色

屯溪老街具有山水相依、三江三岸的城址环境。从整体上来看,形成三山盘踞水口之势。从屯溪老街的角度来看,具有“背山环水面屏”的的特征,符合传统风水选址的经典格局。屯溪老街历史上的城镇建设保留和尊重传统生态要素,体现了生产、生态、生活融为一体的历史景观意向,留下了戴震公园、阳湖洲(绿地)等遗存。同时,屯溪老街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宋代以来,大量的文人墨客如郁达夫、戴启文等在屯溪留下了优美的文学作品。

五、保护单位

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镇海桥、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同德仁药店、茂槐堂、戴震纪念馆、老街海底巷1号-2民居、老街还淳巷19号民居、老街永新巷8号民居、老街李洪巷3号民居、老街李洪巷7号民居、老街梧岗巷29号民居、老街梧岗巷31号民居。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1处:老街海底巷1号-1古民居、老街榆林巷11号古民居、老街榆林巷3号古民居、老街鱼池巷12号古民居、老街鱼池巷13号古民居、老街还淳巷2号古民居、老街还淳巷9号古民居、老街永新巷4号古民居、老街海底巷2号古民居、老街海底巷5号古民居、老街梧岗巷8号古民居。

建议历史建筑25处:老街26号、上马路5号等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和民居建筑。优秀传统风貌建筑:反映老街建筑特色风貌传统的商业建筑,民居总计261幢。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山水格局、内部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景观视廊。

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徽州三雕、徽墨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黎阳仗鼓、徽州竹编、绿茶制作技艺-屯溪绿茶、徽菜、新安医学、抬阁。

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老字号:石翼农药店、同德仁药店、合记春药店、胡开文制墨。民俗文化活动:黎阳仗鼓、上马路吊狮、河街凤舞。名人文化:老街创始人程维宗、哲学大家戴震。传统节庆:观音庙会。历史文化景观:屯浦归帆。

0
相关阅读

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联系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北路7号院9号楼3层 举报邮箱: bjpengye@126.com 备案图标京公网

备案图标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718号北京芃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代壹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机版 | 管理登录 | 京ICP备20013481号